李洪祥,宝应全藕宴设计大师

李洪祥:宝应特色餐饮——全藕宴设计大师!
李洪祥:宝应特色餐饮——全藕宴设计大师!
江苏省莲藕协会由于2004-8/6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业务范围:宣传与研讨,学术交流,咨询,技术推广与培训,服务、协调,出版刊物等。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属里下河腹地,千年古运河穿境而过。气候土壤皆处于南北交替之间,物产十分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宝应境内种植荷藕近20多万亩。荷藕产量、加工量、出口量都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荷藕第一县”。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推进荷藕产业创新发展提案。
日前,经省市县专家组严格评审,由扬州市科学技术局推荐立项的省级莲藕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市级公示向省科技厅申报,这也意味着江苏省莲藕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落户宝应县广洋湖镇。
家乡的荷,永远是水乡最婉约的风景。那如浓墨般渲染的绿在我的眼里,永远是江南姹紫嫣红的景色中最美的点缀。还有那缕缕清远的荷香,沿着浩淼的五湖四荡轻曼开去,在静谧间铺就成江南水乡最美的诠释。
藕的别名很多,又叫荷藕、莲藕、荷梗、灵根、玉节、玉玲珑,它兼有蔬菜与水果的特性。中秋前后,正是荷藕大举上市的时节。在我们这儿,由于贮存得法,一年四季都可享用。
早上7点钟,将今天店里的工作安排好之后,李甫香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路。江都到宝应、宝应到江都,这段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李甫香每周都要来回两到三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宝应姑娘,李甫香对自己的家乡一直有着深深的自豪感。西有湖,东有荡,水滋润着大地,丰盈着物华,鲜鱼水菜,宝应这座水乡,食材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是著名的藕乡,种植河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储嗣宋途经宝应时留下了“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的诗句。明洪武年间,宝应荷藕的加工成藕粉已十分盛行。清代,宝应藕粉被誉为“鹅毛雪片”,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乾隆年间,宝应每年向宫廷进贡藕粉加斛,并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清代吴春滢作有《制作藕粉工艺诗》,长达72行,详细记述了制作藕粉的经过。民国《宝应县志》记载:“藕粉,他邑为红莲,独邑白莲,粉尤精洁,故采为作贡。每秋八、九月,宫发价,市新白莲藕,于平仓设厂,雇夫督办。取藕,去皮节,擦、滤、浆、晒、削,成粉,名‘鹅毛雪片’,质轻粹,差则凝也。”
你知道莲藕是人化作的吗?
传说在几千年前,有一个叫欧莲的姑娘和丈夫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两个人很相爱,过着你浓我浓的日子,不料,一日丈夫被官僚拉去征兵,就此一去不复返,了无音讯。欧莲终日在伤痛中度过,最后留下一首《送别诗》投入深池,离开这个世界。最终上天被欧莲的痴情感动,最后让他们的灵魂在池中相聚,后面化作莲藕。
铺开中国地图,众多的省市名让人目不暇接。而我的家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则隐于这些省市之后,点缀着偌大地图的一角。